《父亲的三记耳光》
2020-10-20 08:58:4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武陵区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徐靖峰 | 作者:万习香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583

双规后的当天晚上,纪委同志刚走,邹晓华嚎啕大哭,他哭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,哭自己忘记了父亲的三记耳光……

人啊,往往在最穷、最落魄的时候最清醒。母亲去世时邹晓华11岁,两个弟弟一个9岁,一个6岁。邹晓华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,他省吃俭用,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。邹晓华学习成绩最好,一直名列前茅,高一时他就是学校的团委书记。可是有天,班主任老师找到家里,把他因为谈恋爱影响学习的事告诉了他的父亲。星期天他刚回家,父亲立刻扔下猪食桶,轮开胳膊,生铁似的手掌抽到他的脸上:“让你好好学习,你却在学校找媳妇!大丈夫何患无妻?要是狗改不了吃屎,你……”父亲气得说不出话,可他知道若不及时刹车的严重后果。他抛弃杂念,更加努力学习,终于考入了北京人民大学。毕业后分配到市政府部门工作,几年后娶媳生子,家庭幸福美满。他高调做事,低调做人,办事老练圆滑,颇受领导赏识和器重,不到而立之年已经是处级干部了。

那年冬天,父亲接到儿媳妇电话,得知儿子准备和她闹离婚。第二天,父亲就从乡下赶到城里邹晓华家。中午,邹晓华下班后刚进门,父亲便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他跟前轮开胳膊,一个耳光抽到他的脸上。他左脸发麻,耳朵嘶鸣。他没有想到,父亲快七十岁了,力气不减当年。父亲怒不可遏,脸色铁青地吼道: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刚干出一点成绩就了不得了?还想倒换妻子?多少比你有本事的人都栽到女人身上了,多少皇上为女人丢了江山,念书念到屁眼里去了?你要是不和那个女秘书断绝关系,我就死到你的办公室。”邹晓华羞愧难当,如梦初醒,和妻子重归于好。一家人和和睦睦,其乐融融。

第三个耳光是那年春节期间,父亲正好在家里。一个老板模样的人送来一箱名酒,外加一张银行卡。邹晓华正准备去接,父亲从沙发上站起来,佝偻着身子,走到那个老板跟前,指着鼻子大骂:“把你的东西拿走。你是想把晓华往监狱送吗?咋不给我一个农村老汉送呢?要办事走正道,不要走歪门邪道。拿着你的毒药快滚。”邹晓华和老板面面相觑,无地自容。老板灰溜溜走后,父亲也不吃饭了,走到邹晓华跟前,猛然轮起胳膊,“啪”的一声,耳光就抽到脸上。邹晓华感到这个耳光比早年的两个更有力,更结实,脸上顿时火辣辣的痛,吐唾沫时鲜血和一颗牙同时吐出,吓得妻子和孙子呆若木鸡,脸色发白气都不敢出。他不理会嘴上流血的儿子,指着他的鼻子大声呵斥:“吃人的嘴软,拿人的手短。当官莫爱财,爱财莫当官。爱财就做生意去,做官就要做像包文拯那样的清官。”邹晓华如醍醐灌顶,猛然想起在党校廉政教育时电视上看到的诸多落马干部的可耻下场。从此他秉公办事,坚持原则,不搞权钱交易,一心为民服务,造福地方百姓。对那些奴颜卑膝贿赂自己的商人和下属嗤之以鼻。几年后便成为本市最年轻的副市长,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,无论走到哪里,都被鲜花和掌声包围。他踌躇满志,意气风发,剪彩题字,挥洒自如,大会小会,慷慨激昂。

四年前,父亲驾鹤西去,临终时拉着邹晓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:“我走后不要大操大办,不要借机收礼,那东西好吃难消化。钱是身外之物,贪图钱财和享受的人成不了大事,迟早会翻船的。记住啦,儿子!”邹晓华痛心疾首,含泪点头。老人放心地合了眼,冰冷的手慢慢松开……

没有想到,父亲离开才四年时间,自己就把父亲的话抛到九霄云外,把父亲的三记耳光忘记得一干二净。命运好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,昨天还高高在上,今天却成了阶下囚。父亲啊!我的父亲,我多么希望您再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。此刻,邹晓华已经泣不成声,泪流满面……

作者:万习香

选自《2019“田工”杯·廉洁微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获奖作品集

责编:徐靖峰

来源:武陵区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媒体关注
品武陵
武陵新闻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